博客
2025.04.24

【报告】2025年度第2场学术前沿讲座

 

2025年4月18日(五),EAA於駒場校區18號館舉行學術前瞻沿講座「邁向30年後的世界——教養的變化,變化的教養」。第二場講座邀請了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的國分功一郎教授以「享受的快感——康德與嗜好品」為題進行演講。

國分教授以康德在《判斷力批判:感情能力》與《實踐理性批判》中所提出的四種「愉悅對象」為主軸,聚焦於其中的「崇高感(有益性)」與「愉快感(享受的快感)」,進而剖析「享受」的意涵。

所謂「崇高感」同時具備目的性與手段性,與生存和安逸的日常生活運作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愉快感」則與目的性與手段性毫無連結,透過「單純的享受」、「單純的品味」來達到直接的滿足。儘管「崇高感」與「愉快感」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關聯,然而在充斥著大量生產與過度消費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愉快感」卻被徹底否定、排除。國分教授認為,若我們能重新審視並感受從日常生活中被剝奪的「享受之快」,便能促使社會產生變化。

 演講結束後,學生與國分教授針對「享受之快」與本學術前沿講座的核心概念——「教養」之間的親和性,以及「享受之快」所內含之特權性等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報告者則想進一部討論「享受之快」、「嗜好品」與「他者的相互依賴性」之間的理論接續。「享受之快」及「嗜好品」的討論著重於個人的身體經驗與情緒反應的脈絡;而近年的女性主義理論與關懷倫理強調日常生活中主體與他者的相互依賴性。若將「享受之快」放置於主體與他者間的倫理關係,或許能進一步與回應並拓展「享受」與「教養」,以及資本主義都市空間的對話性。

报告者:魏韻典(EAA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