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5.05.07

【报告】2025年度第4场学术前沿讲座

 

當我們思考「教養」的含意時,不能將其侷限於知識與學問的累積,更應理解為一種與他者相處、自我反思與提升生命的姿態。為了培養這種教養並建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2025年5月2日(星期五),舉辦了學術前沿講座「邁向30年後的世界——教養的變化,變化的教養」第四場,由綜合文化研究科的細野正人教授主講的「以教養之力改變未來:邁向實現共融社會」。

細野教授從精神保健福祉的觀點出發,透過兩個臨床案例探討如何理解並支持面臨精神困難的人。他強調,要實現共融社會,需廣泛培養作為教養的福祉素養,即對他人的同理心與共感能力、以及對多樣性的尊重。特別是在日本這個自殺率偏高的社會中,僅依賴精神科的醫療是不足的,而必須重視溝通與賦權。此外,也需加強去除偏見與早期介入的啟發活動。他進一步介紹了「個人復元」的重要性,強調回復個人尊嚴與價值的過程。

講座結束後,主講人與參與者展開熱烈的討論與問答,內容聚焦於如何關懷身邊處於困境的人;細野教授則根據自身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具體建議。整體而言,此次講座展示教養不僅是理解與支持他人的能力,更是一種即使面對自身無能為力之時,仍選擇陪伴他人的心態

报告者:劉仕豪(EAA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