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3.06.22

【报告】国际开发学会・RT「开发与文学」

2023年6月10日(星期六),国际开发学会(JASID)第24届春季大会在日本秋田县的秋田文化创造馆举办。在那里,JASID人才育成委员会和EAA共同主办了主题“开发与文学:打开经验的可能性”的圆桌讨论会。与会人员包括主办者汪牧耘氏(EAA特任研究员)、讲演者松本悟氏(法政大学)、崎滨纱奈氏(EAA特任助教)、渡边英理氏(大阪大学)、主持人大山贵稔氏(九州工业大学)、讲评者金景彩氏(慶應義塾大学)、木山幸辅氏(筑波大学)和Kim Soyeun氏(韩国·西江大学)。

本次圆桌讨论会的出发点在于对国际开发研究(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中经验描述的质疑。在国际开发领域,无论是为了避免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要扩大成功事例的适应范围,学者都反复强调“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以及“借鉴过去”的必要性。在日本也有不少研究着眼于自身的开发・援助经验,试图通过实证的方式展示其效用和价值。在近年援助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过去的开发经验赋值的研究也更加活跃。

然而,到底什么是“开发经验”呢。更进一步地说,作为研究者,从过去的开发中提取“经验”,并对其加以描述和传达这一行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正如大量的研究所指出的,开发是受政治和经济力量影响较大的领域,研究开发常常难以保持所谓中立性。即使不为大环境所动摇,研究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学术期刊共同体的写作规范等要素也限制了可以描述的开发经验的范围。

那么,如何丰富开发经验的研究呢。为了克服“开发”这个主题和“研究”这个方法的限制,学界已有各种讨论。尤其是在过去的10年里,文学作为发现被外部因素和学术规范排除在外的问题和现实的载体,在开发研究中开始受到关注。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与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相比,文学作品在表达与开发相关的核心问题时更容许主观性和虚构性。文学作品不仅在对经验的描述上更为细腻,而且被阅读范围也比论文广,从而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今年,不只是文学作品,音乐、电影、广播等大众文化也开始作为开发研究的素材,甚至被用于教材的编写。

先行研究的尝试揭示了文学的可能性,但忽略了文学内在的视角。也就是说,目前为止的多数研究中,学者都是以自身学科领域的问题取向为前提来接近文学。对此,本次圆桌会议试图进行更广泛的讨论,而不仅局限于开发研究对文学的单向利用。

首先,松本氏在题为“开发研究者如何阅读文学(虚构[fiction])——开发与文学(虚构)的衔接”的发表中,重点介绍了通过文学作品学习开发的可能性。开发研究者阅读哪些文学作品,他们又是从何种角度将其运用于教育中的呢。松本氏结合自己大学时代研究南北问题时阅读的作品、教授的课程中使用的作品以及在NHK时代参与制作的作品,分析了在开发研究和教育中使用“小说”的特点。文学作品与论文不同,不需要明确提出问题、调查方法、根据和结论。它们能够更自由地呈现”可能会发生的事”,因而能为思考提供更丰富的素材。然而,松本氏也感受到了将文学工具化——仅仅关注与开发相关的部分——的阅读方式的问题,以及从“小说”到实际之间的距离。最后,松本氏提出了“开发的文学”、“与开发相关的文学”、“思考开发的文学”这三种分类,供进一步讨论。

崎滨氏的演讲主题是“文学家如何进行开发——近代日本的“文学’实践与‘新村’”。日本的近代文学的诞生以文明开化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变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背景。它采用一种与社会保持相对距离的方式来描述社会经历的各种冲突。为了回答近代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许多文学家尝试进行共同体建设。白樺派作家武者小路実篤(1885-1976)的农村开发实践“新村”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新村的规模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但自1918年至今仍在延续。“新村” 所提出的、尊重个体并与自然和他者共生的理想还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中国和冲绳的革命家。近代以来,文学通过其批判性动摇着“事实”和“真相”之间的界限,也因此对社会保有一定的影响力。

最后,《中上健次论》的作者渡边氏在题为“开发文学是否可能”的演讲中回顾了作家中上健次(1946-1992)的成长经历,并分享了自己从文学作品中探讨(再)开发的尝试。所谓(再)开发,指的是①依赖于中心/边缘、城市/乡村、北方/南方等二元对立的近代式“开发”,以及②由跨界资本引领、在中心/边缘·城市/乡村·北方/南方等的相互嵌入和全球位相中展开的现代的“再开发”。中上以和歌山县新宫市的被差别部落为背景,多层次地书写了围绕“路地(roji)”这一空间的开发。渡边氏指出,(再)开发=context与文学=text之间的批判性视角投射,以及持续地对其进行自我厌恶和自我言及的质疑,也许可成为探讨“开发与文学”的起点。“开发与文学”需要以彼此为镜,考察两个领域中广泛存在“虚构”,并关注“现实”与“虚构”的互相兼容性和可变性。

在上述报告结束后,大山氏作为圆桌讨论的主持人,推进了讨论。金氏、木山氏和Kim氏各自分享了从朝鲜文学/殖民地文学研究,汉娜·阿伦特的论述和文学地理学(literary geography)中所得到的多元视角。曾被视为出版资本主义(print capitalism)的产物和推动开发的工具的文学,为什么会变为批判国家和资本的媒介,并进一步承担起启迪人性和推广人文素养的使命?文学作为抵抗统计性意义的可能性是什么?文学创造的空间·时间如何在地理意义上停滞或发展而来?热烈的讲评环节以多样的角度重构了在学科茧房化中被忽略的“开发与文学”的关系性。

显然,“开发与文学”的讨论无法被压缩在短短的2小时之内。会议结束后,我们仍然收到了许多的评论和问题。例如,如果有“开发(development)与文学”,那么是否也有“发展(development)与文学”呢?如何考虑地区的“发展程度”与文学的“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开发领域时刻都在寻找“正确答案”,而文学自称“没有正确答案”。但是在入学考试中,文学领域也不得不提供“正确答案”。从“开发与文学”的讨论中,是否可以找到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理解和实践的方法?等等。虽然大部分听众是与开发相关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但他们都怀着对文学的兴趣和各自的文学体验。其充满热情的反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发”和“文学”都是边界模糊的领域。通过讨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实/虚构”或“实践性/非实践性”的划分方法并不适用。两个领域之间具有更深层次的关系。将“开发”作为书写在大地上的文本进行批判,将“文学”作为多层次开发的产物进行分析,将“开发与文学”作置换现实与虚构的社会装置……这些视点不仅扩大了与会者的研究领域,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打破看待世界的固化视角。

本次圆桌会议基于EAA“开发与文学”研究会的试错和探索。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共享了对同一主题的问题意识,并就语言和文本作为经验传递媒介的潜力给出了多元的解释。本次圆桌会议也是JASID首次以“文学”为主题进行讨论。作为跨学科对话的重要一步,本次圆桌会议无疑是有益的。

报告人: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