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下午,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EAA)主办的座谈会“书院内外的学问与艺术生活”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座谈会基于东西方传统中广义的“艺”/“technē”的理念,旨在通过分享书院生活的艺术实践,一同思考艺术实践对于书院教育乃至“新的学问”的意义。会议由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铃木将久负责主持,除主办方东亚艺文书院外,还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学者们做报告并参与讨论。
此次座谈会共分为五场,前四场为各校与会学者的报告,第五场为圆桌讨论。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副院长石井刚致开幕词。石井刚强调本次座谈会的主题中的“艺术”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艺术,而是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而且和书院的教育、学问模式密切相关。他期待通过今天的会议来吸收各高校书院运作的经验,同时向与会者介绍东亚艺文书院的实践活动。
第一场的主题为“艺术教育进入书院:以新雅书院为例”。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的报告《新雅艺术教育总体思想》指出,为了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心态和偏重知识教育的弊端,新雅书院开设了无学分的艺术类课程,旨在从艺术方面给学生以熏陶和领悟。新雅书院任课教师李睦的报告《从美院到书院的艺术课》结合自身在清华美院和新雅书院的教学经历,探讨了职业艺术教育和通识性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课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他认为,艺术课本身亦不失为一种艺术追求,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课应当超越职业艺术教育的局限。新雅书院任课教师刘晨在其报告《现代文艺复兴人》中通过对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等建筑师的介绍,阐明了建筑学和文艺复兴、通识教育的内在关联,并主张现代大学里的书院式教育应为培养“现代文艺复兴人”做贡献。
第二场的主题为“校园内外的生活:以元培学院为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孙飞宇的报告《田野作为教育:元培学院的社会实践课程探索》探讨了在书院中将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他具体介绍了元培学院社会实践教学的几个类型:新生讨论课和通识课中的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自组织。元培学院副院长李泊桥的报告《以住宿制书院落实五育并举,实现本科教育的全人培养》称为了应对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焦虑感、不安情绪,元培学院进行了各种反思和实践,即在课程上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通过建设住宿制书院来建构共同空间、塑造完全人格。
在第三场“打造通人:以新亚书院为例”中,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辅导长张锦少做了题为《广大出胸襟:论新亚书院的通人教育》的报告(新亚书院院务主任陆敏聪参与协助)。张锦少谈到,新亚书院在办学理念上承接宋明书院,新亚学规强调以人为本和知识的博通,重视通人通材通识的教育。他还介绍了新亚书院为推动通人教育而举办的各种学术及文化活动,其中包括“新亚青年学人计划”这样的特色项目。
在第四场“‘艺’的温故知新:以东亚艺文书院为例”中,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田中有纪的报告《“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论在精英教育中的音乐与体育》先梳理了近现代东西方大学的运动和音乐的关联,再重点介绍“一高”(日本旧制第一高中)、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在体育和音乐方面的教育和社团活动。她指出体育和音乐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且往往和时代的价值观相结合。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EAA)特任助教高山花子做了题为“Filmmaking as a Liberal Art”的英文报告。现在的EAA办公室所在地――东京大学驹场校区101号馆曾于1935年成为当时的中国留学生的教室,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高山带领一个主要由东大学生组成的电影制片团队拍摄了一部日文名为《籠城》的电影。在报告中,高山介绍了电影的制作过程并总结出三个特点:跨学科;打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之间的壁垒;与大学外的专业人士合作。她认为作为书院的EAA对此次电影制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场为圆桌讨论,除上述学者外,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赵晓力、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元培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夕友、元培学院副院长刘建波、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张政远、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柳干康也参与了讨论。大家就上述报告的内容及当今书院教育的问题交换了各自的看法。
纪要:郭驰洋(EAA特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