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周六),第37回东亚佛典讲读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发表者是佐久间祐惟博士(东京大学助教)和张超博士(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副研究员)。小川隆氏(驹泽大学教授)担任张氏发表的翻译。
佐久间博士讲读了《正修论》“正宗第二”的后半部分和“资度第三”。前者记录了盘山宝积、南泉普愿、上泉古、睦州等《禅林类聚》中登场的禅僧们的言论。与此相对,“资度第三”记录了禅僧的事迹。开头批判了当时禅者的“六波罗蜜是教门的修行。禅门一心不用六波罗蜜”这一错误理解,记载了作为参学者规范的,被认为是古德六波罗蜜的禅僧。今后将讲读该书其余部分。
张博士介绍了法文专著Notes au fil du pinceau dans le bouddhisme Chan(XIie-XIVe siècle)(《中国禅林随笔研究:十二至十四世纪》)的第二章《禅林随笔的文体学考察》。书写禅门随笔的是文笔优秀的江南地区名刹临济僧(大部分是大慧派)。文本以简洁短行文和随意排列为特征,关注禅宗集团内外各种人群,能读出强烈的护教·传法的意识,保持“公论”的功能以及佛教史书编纂的热情。张博士在著作中重点探讨的随笔是“七部书”。
以下从日本中世纪宗教史的角度作简评。围绕佐久间博士报告的讨论中的一个话题是深沙神。在洞山晓聪的事迹中登场的深沙神,用棒子打了其吃不了的胡饼,饼便化了。我感兴趣的是与洞山晓聪有关的禅寺里是否有深沙神的像。在醍醐寺等日本密教寺院中可以看到的深沙大将造像及信仰(参照拙稿。《文安年间的东寺劝进和越前国寺院——》《日本中世纪的地方社会和佛教寺院》吉川弘文馆、2023年)在禅宗的思想和文化中是怎样体现的,值得探讨。另一方面,张博士的报告清晰明了地论述了禅门随笔的总体特征。“总体”这一点想必会得到很高的学术评价。非常想知道张博士在终章如何论述其对中国禅门随笔的“总体”评价与各语言圈的先行研究的不同。
撰稿:黄霄龙(EAA特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