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4.02.08

【会议纪要】EAA工作坊“汉译本《井上哲次郎儒学论著选集》的缘起与相关研究”

【会议纪要】EAA工作坊“汉译本《井上哲次郎儒学论著选集》的缘起与相关研究”

      2023年11月15日(周三)下午,EAA工作坊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101号馆EAA研讨室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刘岳兵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演讲,EAA院长石井刚教授(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张政远教授(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与郭驰洋博士(EAA特任研究员)担任点评人。本次工作坊的要点如下:
      刘岳兵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梳理了中国大陆井上哲次郎研究的概况及其发展。他指出,朱谦之的研究在日本哲学思想史研究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学界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接下来,刘教授介绍他们编译《井上哲次郎儒学论著选集》的初衷及其过程。《井上哲次郎儒学论著选集》一共四卷,包括井上哲次郎的日本儒学研究三部曲《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日本古学派之哲学》《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以及收录其他儒学相关论著的《儒教中国与日本》。井上的日本儒学研究三部曲运用西方的学术方法、西方哲学的范畴系统地整理日本儒学,在近代日本学术史上形成了日本儒学研究的“井上范式”。

  石井教授从中国哲学研究的角度对本书以及“井上范式”进行了点评。他回顾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哲学科的历史,该哲学科成立之初,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被排除在“哲学”之外。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问题来看,可以说在当时“井上范式”反而阻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石井教授还提到,他的博士论文主要目的在于批判“井上范式”。因为在“井上范式”里没有戴震的位置,在西方哲学的范畴系统里很难安放戴震的位置。可见,如何突破“井上范式”,重新思考和整理中国哲学史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课题。 

  张政远教授从井上研究学术史的角度进行了点评。他以日本思想史研究先驱朱谦之为例,分析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对井上研究的影响。他认为朱谦之对井上等人的评价有其特定历史背景,这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朱谦之激烈批判西田哲学为资本主义哲学,而对井上颇为同情,是受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批判西田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充分理解和把握井上研究的学术背景,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准确地研究井上哲次郎,而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

  郭驰洋博士则以丸山真男对井上哲次郎的评价为切入点,探讨了井上著述的定位问题。在他看来,丸山虽然指出井上儒学三部曲和明治30年以后国民道德论兴起的关联,但似乎倾向于将此还原为日本近代特殊历史语境下的产物。事实上,井上的国民道德论和西方近代思想家的论述(如卢梭的市民宗教论)之间也存在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井上的言论不应被单纯地视为现代性的例外。因此,在批判地审视近代日本的历史经验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反思现代性本身。郭博士认为井上研究的当下意义在于,和井上文本的批判性对话将为我们重新思考个人、家庭、宗教以及道德等问题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井上的学术和近代天皇制意识形态的联系,也可以从反思日本近代国家主义的立场批驳井上的观点,然而井上在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本身,例如如何将原子化的个人重新整合进共同体,维系社会纽带等问题的重要性,即便在今天也无法轻易否定。
  此外,郭博士还提及这套选集尤其《儒教中国与日本》出版的意义。他认为,目前的学界的井上研究多集中于明治时期的井上,而《儒教中国与日本》的内容并不限于明治,如《释明教育敕语衍义》(广文堂,1942年)对推动昭和时期的井上的研究有积极意义。日本学界的井上哲次郎研究大都停留在日本思想史内部的语境,而该书收录的文章则更多地展现了井上和中国哲学乃至中国知识界的关联。他期待今后出现更多将井上哲次郎置于东亚视野乃至世界视野的研究。  
  通过刘岳兵教授的演讲、石井教授、张政远教授、郭驰洋博士的点评,我们不难发现如何批判性地探讨“井上范式”是当下研究界的共同的思想课题。

纪要:陈希(EAA特任研究员)

摄影:张政婷(EAA学术专门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