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19.05.15

2019年春季学期 学术前沿讲义第三讲

2019年4月26日,举行了第三次学术前沿讲义。本次主讲人是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中岛隆博。题目为“Open Philosophy in East Asia”.

中岛首先提及的是“Open Philosophy”所包含的内容。他引用了尼日利亚裔美国人Teju Cole的 “Open City (无防备都市)”来说明中岛所指的open是等同于无防备。中国没有哲学、日本没有哲学,这种论述经常会看到。但是在30年后的世界,这种论述能否成立,或者应不应该成立。中岛认为不应该把哲学做为一部分的地区或人士来垄断的东西,而是把它做为对世界的一切地区、人士所开放的东西。哲学摆脱一切防备而对全世界全人类所开放,这是中岛用“Open Philosophy”这一词的理由。

与此同时,中岛强调哲学概念的裁军(概念の武装解除)。历史学所对象的是历史。文学的对象是文学。那么哲学的对象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回应是哲学探求概念。当看到哲学著作或者哲学研究书,我们可以接触种种概念。而有时候这些概念脱离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词汇,使读者厌倦於哲学。中岛所指出的“Open Philosophy”,强力反对盲目地用难懂的概念和词汇来促进哲学的专门化和局部化。

接下来,话题切入到日本哲学的问题。2017年立陶宛的学者Thomas P. Kasulis写了一部巨作Engaging Japanese Philosophy: A Short History(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参与(engage)的手法来研究日本哲学。不把日本哲学做为客观的研究对象而研究。Kasulis认为,在解读日本哲学的文本时,如果读者始终与文本保持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就根本想不出来问题。读者需要投入到文本,参与到文本。

中岛继续讲述Kasulis的观点。这两位学者共同认为,日本的哲学研究界过度地拘泥于分析哲学、现象学等美国、德国的特殊哲学。看到日本的大学的学科结构,有日本哲学系的大学非常少。这种情况不是日本独有。中岛引用纽约时报的文章“If Philosophy Won’t Diversify, Let’s Call It What Really Is”(2016年11月)。里面批评美国的哲学系只关注欧美的哲学,而建议把它改名为欧美哲学系。不过,这种新闻的存在同时说明,哲学开始世界化。以中岛的话语来说,“Open Philososphy”的前一个步骤是“World Philosophy”。我们需要努力的争取“World Philosophy”。

为什么要追求哲学的世界化。这与哲学的复合型原理有密切的关系。中岛举出与小林康夫合写的“放开日本(日本を解き放つ)”(东京大学出版会,2019年)。本书是一本论述日本哲学的书,但里面所讲到的日本哲学不是客观的研究对象。两位试图通过日本哲学去接近普遍性。小林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描述空海的方法论。以小林的观点,空海试图把多种不同体系融合到一个体系,而这种尝试决定了空海以后的日本文化和日本哲学。中岛在这里想强调的是,空海的哲学发生于融合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的过程之中,即有创造性的问题只能发生于复合性。课后有一位学生提问,这种现象是不是日本特有的。对此中岛说,法国当代哲学也好,民主(Democracy)这一概念也好,都是从不同语言、文化的接触之中所发展。各种概念是多语言环境之中磨练出来的东西。因此,为了发展哲学,必须要世界化。

最后中岛涉及到我们的未来。未来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像天气预报的那样我们不能去关涉的未来。另一类是就像人生,以自己的行为而有所改变的未来。中岛强调的是后一类。人类一直面临着一个因我们的参与而大大改变的未来。那么我们如何对待哲学的未来,东亚的未来?

 

日语报告:建部良平(EAA RA) 中文翻译:建部良平(EAA RA)

 

反馈评论

从欧美思想的框架中脱离出来,同时把哲学所包含的意义从概念的武装之中释放出来,而人们将主动和普遍地面对哲学。自发地、参与地“欲求”新知。我在此次讲义学到,这才是真正的哲学。(略)。展望未来,主动和普遍地参与未来。由此未来开始改变。自发地、参与地“欲求”新的可能性。我学到,当思考30年后的未来,这样的态度就是所要求的。通过东亚的眼镜去看未来。我慢慢地开始理解EAA的宗旨。(文科一类・一年级)

以我理解,老师认为做哲学的时候,不要无视每个语言所拥有的历史性和构束性。那么如果用像世界语那样,不拥有明确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被开放的语言(開かれた言語)”,我们能不能做到哲学?(文科一类・一年级

如果哲学也会进入到理科的话题,东京大学的入学体系和学习体系之中所存留的文理境界,是不是很模糊?或者有没有存留它的意义?在学Liberal Arts(我理解这个学问的重要性…)的时候,我感到不安。有着失去自己所依据的东西的感觉。(略)。学各种“哲学”之后我想参与到“Open Philosophy”。我很兴奋。(文科二类・一年级)

“只有希望一个超越可能性地点才能改变未来”,这个说法给我的反响很大。(略)。重新认识到对学问保持“Open”地、无防备地态度,以及学Liberal Arts 的重要性。(理科一类・一年级)

在法学的讲义,对比英美法和大陆法,探讨法国人权宣言的意义,学习法国、德国、美国对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法制史的影响。(略)那里一般不会涉及到亚洲、非洲等非欧美地区的法学和法哲学。在今天的讲义,意识到了这些地区的对法的理解也是很重要。当然和哲学一样,有“法”的定义问题、对现行法的分析。虽然,这伴随着对研究对象的批判性态度,需要有挑战性的态度,但是我今天能设定了自己的兴趣方向。欧美式的法以外,能否说为“法”。“现代化”之前的亚洲地区是否有法。我希望一直保持这样的问题意识去进一步学习。(文科一类・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