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19.05.22

2019年春季学期 学术前沿讲义第四讲

2019年4月30日举行了第四次学术前沿讲义。虽然时值日本的长假,大家仍积极参加。本次主讲人是本讲义的负责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的石井刚,题目为“没有「天下」的时代的「天下」论与新的世界观”。

石井首先介绍了某位人物(答案在后面的课程中揭晓)提出的“世界史是值得怀疑的概念”、“人类还没有达到以世界为世界的境界”、“作为世界的世界还不存在”的言论,结合现在的联合国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联合国是不是世界政府?国际法是不是世界法?

接着,石井指出,我们在思考“世界”时,无论如何都是被局限于“国家”中心的看法之中,进而追问何为“国家”。这里引入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康德认为各自由国家通过联邦制联合才能保证和平。各国的联邦与世界共和国不同。前者是各自由国家的联邦,不存在高出各国之上的立法者;而后者存在这样的立法者。因此,各国的联邦下,“国家”依然存在。“国家”是因自然环境的限制,各民族在意识到与相邻民族的差异之上,出现内部团结的意向而形成的。章炳麟在《国家论》中认为,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需要国家,并且越是对于弱国,“国家”越显得必要。对此,曾写过《大同书》的康有为批评,在“国家”之上还有另一层级的“天下”。他们的想法背后,章炳麟剪掉了辫发,宣扬排满革命建立汉族政权,而康有为认为应当与满族政权合作,一同推进政治改革。

由此,石井介绍了此前提到的主张“作为世界的世界还不存在”的现代中国学者赵汀阳,以及他的“天下体系”。与现代国际法中必须划定准确的国界线不同,“天下体系”中的世界中,“文明”从中心开始呈同心圆式衰减,也不需要明确的国界线。但赵汀阳的这一观点或许存在着成为中心的欲望这一问题(试图取代基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华盛顿共识”而提出的“北京共识”的可能性的话题也与此有关)。

接下来,石井从赵汀阳的观点上推近半个世纪,介绍了平冈武夫1946年完成的《经书的形成(経書の成立)》中讨论的“天下的世界观”。平冈认为,周代开始,“天”当中相比于宗教性的成分,政治性的概念开始凸显。“天”从训诂学上看和“民”相同,也可以理解为卢梭的“普遍意志”。周代的君主也是通过“天子”的名号,通过“天=民”实现自身的合法性。因此,经学便是讨论“天子是什么、天子应当怎么做”,即有关统治正统性的依据的学问。这样,“天”之下保持着秩序的状态便是“天下”。在这一“天下的世界观”之下不断有王朝的鼎革,直至中华民国成立这一秩序才终止,同时经学权威落地,科举也被废除。中华“民”国的名称表示,“民”不用经过“天”的介入,就可以直接代表民意。平冈在战后对联合国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持欢迎态度,他认为这当中可以发现天下思想的复活。也就是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人道(民)名义下“正义”的判决,其中包含了与“天”类似的普遍性的正义。

那么“天下”的中心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无法回避。话题再次回到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的话题,讨论了天下的时代中最核心的主权问题。当今已经不是战争的时代,因为一旦战争将摧毁一切。但霸权争夺以别的形式继续存在。日本政府提出了“Society 5.0”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口号。这些说法的背后是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服务”的存在。由此又从“服务即是权力(Service is Power)”转向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讨论了服务拥有的力量。“Society 5.0”可以视为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化的权力”,即信息社会中谁掌握着情报,进而主权问题将走向何方。至此授课结束。

问答环节中,学生希望进一步就“服务即是权力(Service is Power)”进行说明。石井提醒到,目前相对于民主的决定机制,提供更方便服务的一方有更受“民主”的支持而获得权力的可能性?还有问题问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否也是受某些人控制的?对此石井回答,虽然不确定一元的统治关系是否成立、也不确定“服务”化的权力的统治中心是否存在,但它们都是“网络化”的权力。接着有问题问,网络空间是否也是“世界”的一部分。石井认为,网络空间尚有许多“未知”,在地球在实际空间上已全部被控制的现状和在此基础上“天下的世界”还有一定的存在可能的前提下,“未知”且没有“中心”的网络空间或许还留有“自由”的可能性。

此次讲义在进行过程中就不断有活泼的发言互动,讲义结束后的讨论尤其热烈。从古代中国到当下网络空间的讨论中,本次活动落下帷幕。

日语报告:高原智史(EAA助教) 中文翻译:胡藤(EAA助教)

 

反馈评论

听完讲座后有一个问题。随着服务的力量逐渐增加,天的中心越来越不明了的时候,如果人被迫奋起反抗,这时是否存在革命的可能性?现代社会里“政府”还是实际存在的,一旦主要提供虚拟服务的不可见的政府成为现实,想要逃避这样的服务的话是不是只能像课上所说“沉默都市”的结局一样地逃入山中?或者说服务前所未有的充实,以致于人都无法产生革命意识了?课上不断被迫思考,感到疲惫但是很有收获。(文科二类,一年级)

在课上感受到了试图把“天下”概念运用到现代社会的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和趣味,非常有意义。(略)虽然无意否认多样化世界中有某种调节国家、组织或者个人的利益的存在,但如果把这样的世界称为“天下”,必然会为了争夺“中心” 产生无意义的战争,如此国际社会也无法维系。(文科一类,一年级)

在本国至上主义正在逐渐抬头的背景下,30年后的世界或许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天下”逐步解体,也或许是有新的承担中心角色的人物出现。从可能性看也许是前者。(略)总感觉会走上国际协商本身变为不可能、或是无法找到平等地实现各国的要求的解决方案的局面。因此个人认为各文明相互保持相对较浅的联系的同时独立共存,回到古代那样的世界更好。(文科二类,一年级)

个人认为中立的世界中心这样的存在本身是不现实的。(文科一类,一年级)

此前我无意识地就认为,主权国家体制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构造。但是这次课上深刻地感受到和从前不同的情况是,在所有的人都通过互联网直接地连接在一起的世界中,治理“天下”的类似的世界政府的存在是可能的,并且有必要考虑它的存在意义。(文科三类,二年级)

我认为服务本位的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的,理想被个别的欲望所替换,变成某种空想的反乌托邦的可能性。(理科一类,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