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4.08.15

【報告】彭春凌氏研究發表會

【報告】彭春凌氏研究發表會

 

  2024年8月7日(週三),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彭春凌氏的研究發表會於東京大學東亞藝文書院(EAA)舉辦,題為「社会學在中國的最初譯介與人和社會關係的重構」,由EAA院長石井剛教授主持。 

彭春凌教授

  彭氏專研近代中國思想史、全球思想史、近代中・英・日的思想文化交流史,著有《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研究、重譯及校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原道:章太炎與兩洋三語的思想世界(1851~1911)》(社会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等。是次発表會,彭氏透過赫伯特・斯賓塞、萊斯特·F·沃德、岸本能武太和章太炎等知識份子的思想傳播與層累,呈現出英、美、日、中,「兩洋、三語、四國」的思想網絡。
  章太炎完譯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學》(廣智書局,1902年),在序言評價:「知人類樂群,亦言有非社會性,相與偕動」。「非社會性」的思想,是岸本受斯賓塞和沃德影響的痕跡,用以回應日本國家主義下被壓抑的個人主義;亦呼應著章太炎過往探討的「明獨」「非獨」「明群」等概念。同時,在「非社會性」與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說的啟發下,他反思儒家的「廢」和「隱」,找出兩者的正當性,以回應清末時政。
  除了處理全球性的思想交流史,發表會中,彭氏梳理日本知識份子在東京專門學校(現早稻田大學)、同志社英學校(現同志社大學)等學府編織出的知識系譜。石井氏回應時,特別提到在梳理明治大正時代的知識系譜時,東亞的脈絡和中國留學生的角色尤其值得關注。

石井剛教授

  歷時兩個多小時,參加者踴躍提問,發表會圓滿結束。

報告:錢俊華(EAA研究助理)
照片:郭馳洋(EAA特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