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2.10.02

【报告】「开发与文学」研究会 第4次研究会

2022930日举行的第四次「开发与文学」研究会,主题是“《猪的报应》中的开发:以救赎的逻辑为交集”。这次选择《猪的报应》作为轮读的文本,是因为想以“猪”这一冲绳的象征性符号为线索,更悉心地倾听这片土地在经历了近现代大量的开发计划后如何发声。

主讲人汪牧耘围绕着“到底什么是报应对作品进行了解读。书中,冲绳人强烈的意欲、全身心投入当下的活法被描绘得无比鲜活。而更让汪氏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面对孕育这种活法的土壤———“香与臭人与动物”以及生命与死亡的边界混沌的生活空间———不断消失时的态度。只提供显性知识的图书馆,横隔在人猪之间的肉联厂,以及追随商家宣传印象的游客。作者举重若轻,将这些近现代开发的结果杂糅在了冲绳的风土之中。这似乎在暗示,跳脱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关键正在于活出日常。

照片 研究会当天的发表

在讨论中,柳幹康氏有趣地指出,小说中主人公们对过去的态度,不能被简单地归纳为解释型、谱系型或考古型的任何一种。因为正吉和三个女人不同寻常的旅程,是从不经意地一句“话”开始的。这些“话”先于他们本身的意图且不断涨大,最后在看上去成了一个众人要前往真谢岛的“决定”。事实上,书中人物在不同当下的“实际感受”,才是这个故事持续展开的动因。“报应”的有趣之处,也去就在于它呈现了一种起始暧昧、且凌驾于“主体意图行动”之上的因果流转。

无论基于怎样的“精心策划”,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对它的评价都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在这个意义上,开发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种猪的报应。借由掌权之人的辩才来描绘和想象未来无异于自毁。但另一方面,若我们想要让人们那些不基于明确逻辑的“实际感受”相互作用、并产生正向的叠加效应,语言又是不可或缺的。

期待本研究会可以成为一个迎接这种新语言出现的学际空间。

 

*参考料:永井均、2001、「解釈学・系譜学・考古学」『転校生とブラックジャック』、岩波書店。

 

报告人: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