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1.05.19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东亚研究联合项目宣讲会 东大方代表致辞

非常感谢北大元培学院李猛院长和孙飞宇副院长邀请我参加今天的“东亚研究”联合项目宣讲会。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与北大的同学们进行交流。我叫石井刚,任职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也是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East Asian Academy for New Liberal Arts, EAA)的副院长。EAA是咱们东亚研究联合项目的东大方主办单位。今天,借此宝贵的机会,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我们东亚艺文书院的理念、目标以及其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情况。希望大家会感兴趣。
据我了解,东大和北大之间关于东亚艺文书院以及东亚研究联合项目的构想当初由当时的北大校长林建华先生提出来,他说“北大和东大两校应该建立一种特别的关系。”时任东大校长的五神真先生立即响应。于是,在双方校领导的一致支持下,该项目于2019年春天正式启动。东大方由当时具体推动这一崭新的两校合作项目的羽田正副校长担任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的第一任院长。书院在大金集团公司的赞助下,作为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机构,设置在东大的东洋文化研究所及综合文化研究科。虽然东亚艺文书院冠以“东亚”这一地域名称,但其学术追求并不在于深化并发展作为“地域研究Area Studies”框架中的东亚研究。东大和北大两校之所以决意共同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就是因为我们要基于东亚这一生存、环境、文化以及历史的共同平台,为人与世界提供新的学术视角,从而共同培养能够站在我们共有的这些基础上为全世界的和谐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新的全球性人才。而且,这种人才,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做人上,都必须要具备成为“通才”的条件,所以我们特别重视liberal arts即通识教育。我们要通过东亚艺文书院的教学和相关的研究,把liberal arts这一在美国发展起来的通识教育概念及其具体内容,进一步发展为一种能够适应当下人类处境的,且能“接地气”的学问方式。所以,这个liberal arts在我们的想法当中不仅仅是通识教育,它更是一整个包含教育和研究两方面,也包含人作为人的成长过程本身的学问方式。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或者是艺术类、体育类,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当中的专业体系太过细化,也太过技术化。我们EAA负责本科教育的职能之所以由综合文化研究科来承担,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该研究科的定位有利于打破当今的这种学术分科模式。

 

东京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每一个学院都以研究生教育为其主要任务,学院被称作“研究科”的理由就在这里。同时,各个研究科都有自己的本科教育机构,叫做“学部”,综合文化研究科下面有教养学部负责本科生教育,由于该研究科及学部的校园位于东京都目黑区驹场地区,我们一般称之为“驹场(Komaba)”。这也是我们师生作为这个校区的成员感到很自豪的一个具体表现。如果你们参加该项目,一定会有访问驹场的机会。我们期待能够与更多的同学在可爱的驹场校园见面。我们驹场之所以完全负责EAA教学工作,是因为驹场乃是唯一一个自东京大学成立以来一直负责通识教育的学院。长期以来,通识教育在日本被称作“教养教育”,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自1949年成立之始,就有此名,该学部实际上继承了驹场的前身即“第一高等学校”奉行教养教育的传统。1949年,日本国家对整个高校体制进行改革,帝国大学撤出,原来的“高等学校”合并到新制大学,主要承担本科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从那时起至今,我们教养学部承担着东京大学所有的本科一、二年级阶段的通识教育。本科三、四年级以及研究生阶段也完全以跨学科的liberal arts模式开展教学工作。驹场的学风一直以来以跨学科的前沿氛围著称。所以,我们通过东亚艺文书院的工作,要把我们的通识教育、我们的liberal arts塑造为我们在21世纪的条件和挑战下能够认识世界,改善世界,能够为人类造福的新的学问。
照片第二张(右上图)为第一高等学校(“一高”)遗址。这个地方曾经是学生宿舍——驹场寮。自一高迁到驹场的1935年起,一高的学生都住在这个宿舍里。1949年教养学部成立之后,驹场寮继续存在,它与教养学部的通识教育传统一起,为营造驹场独特的校园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校园发展规划上的原因,驹场寮于2001年被废除,如今只有这个遗址残存于校园一角。
照片第三张(右下图)是我们EAA驹场办公室所在的驹场校区101号楼。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大多也在这里进行。这座楼从1936年建成后到一高被收编为教养学部的1949年,一直是中国留学生专用的教学楼。EAA的办公室坐落在这里纯属偶然,但我们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历史记忆,才会有今天的两校关系,甚至是两国友好关系。

 

这是我们的标志图案。敏锐的同学们很容易看得出来,左边红色和右边蓝色分别代表北大和东大。下面棕色为土。这个图标取自“鱼尾”。摸过线装书的同学们也许会有印象:线装书每一张书叶中间折叠的部分都有这个图案,叫做“鱼尾”。正如“艺文”一词取自《汉书·艺文志》,我们也通过此图案来表明,我们在我们的学问当中倍加珍惜东亚的文化传统。另外,我自己的一个阐释是,中间空白的地方形状如房屋,象征着书院,由此看来,这个书院是开放的,甚至是会在大地上移动的。因此,自然寄托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性和学术友谊的微意。回到红色和蓝色,也可以说这是火和水。在五行中,火和水是相克的关系,但我们把它演绎为“火和水不可能的结婚”。这是曾经在驹场任教多年的小林康夫先生有一次在与EAA现任院长中岛隆博的对谈中提到的。火和水,究竟如何合得来?我想,其实,我们在地球上的万物包括人类正依赖于这种看似矛盾的火与水的关系才能够生存。请大家想一想,地球的热能和水的巨大循环系统难道不是因为“火和水不可能的结婚”才得以运转的吗?今天,在人类世(Anthropocene)的压力之下,全球循环系统失去平衡,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物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要追求新的学问,不能不正视这个严峻的现实,为此,我们更需要跨过一切分歧和矛盾,培养相互之间以同感(empathy)为基础的情感纽带。咱们联合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

 

接下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东大东亚艺文书院的教学。我们在本科阶段设置了“东亚教养学”辅修课程。我们EAA的学术由四个模块组成:“世界哲学与东亚”、“世界历史与东亚”、“世界文学与东亚”,以及“社会环境健康与东亚”。我们的课程体系也按照这个模块分类来安排课程。我们的教学特点是多语言(multi-lingual)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由英语、汉语、日语组成的三语(trilingual)模式。上述四个模块的课组体系均以三种语言开设。东大的同学们要加入EAA,都被要求具备娴熟运用这三种语言的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我们要求同学们通过EAA的教学以及学术活动养成多语言并用的习惯,以多元视角思考并面对世界。
除了这些学术模块课程之外,我们还设置了核心课程。这是我们“东亚教养学”的必修课程,由“东亚教养学理论”与“东亚教养学演习”来组成。在这两门课中,我们主要致力于经典文本的阅读。就方法论而言,其特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经典取自古今东西,并不拘泥于东亚古代传统;第二,由两个老师一起上课,给同学们展示阅读文本的多元可能性;第三,注重文本跨语言流通的现实,把翻译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甚至翻译所带来的概念误读当作我们学术思考的重要资源;第四,鼓励同学们之间就共同的文本进行讨论,安排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研讨的环节。我们的同学在本科毕业后不一定继续走学术研究的道路,更多的同学会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其才华。我们不管在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应付变化莫测、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正经历的种种危机,更需要我们锻炼自由的想象力,而经典的阅读——而且也是对经典文本的集体阅读经验,一定有助于你们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开你们的想象力,在与他人合作共处的基础上,去努力解决所面对的问题。我们做学问的目的,无非就在于通过平常生活中不停的锻炼,培养更好地思考并面对世界的方式, EAA的经典阅读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都会对此有很大帮助。
除此之外,我们和北大的师生们合作,举办一些假期活动,去年还办过一学期的线上联合课程。在新冠病毒疫情尚未平息的情况下,我们暂时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实体交流,但我们希望借助于网络技术,继续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更有趣的交流活动。如有建议,请随时告诉我们。

 

最后,我想介绍东大东亚艺文书院的网站。同学们访问这里,可以获取我们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的信息,也可以观看视频。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刊物已经出版,都可以免费下载。

        我衷心希望并期待通过我们的东亚研究联合项目见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