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2.07.15

【紀要】「共生哲學與漢學之島:跨文化國際研討會」

People

國立中山大學於2022年7月8日及9日兩天舉辦了「共生哲學與漢學之島:跨文化國際研討會(Philisiophies of Co-Becoming and the Sino-Island: A Transcult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此會承繼著去年舉辦的系列活動,此次以大型研討會的方式進一步深入探討“共生哲學”。多年來研究老莊哲學的賴錫三教授推動建設「共生哲學」的平台,我和中島都應邀參加過去年的系列活動。値得一提的是,中島近年來提倡的Human Co-becoming概念得到了賴教授及中山大學同仁的認同,此次會議主題的英語名稱中,將「共生」翻譯為co-becoming,代替了以往的翻譯co-existence。我們東亞藝文書院為此頗為驕傲。

代表當今台灣學術界的著名學者都在此次會議上匯聚一堂,還有海外著名學者前來參加。海外學者都以線上交流的方式參加,此外,盧布爾雅那大學的羅亞娜教授因病缺席,所以會議的召開的確留下了少少的遺憾。雖然如此,在新冠疫情長期化的情況下,還能堅守這一系列學術對話以應對人類當下面臨的諸多問題,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

人們對「共生」寄託的價値意義都因人而異。尤其是在台灣這一特殊的地緣政治地位,這一議題自然蘊含一種特別的張力,和在東京思考同樣的問題相比,自然有些不同。有一些報告涉及到了這一點。即使不是直接與之相關,但當我們要思考人類和萬物「共同享受生命」的價値内涵時,東亞這一「磁場」所隱含的各種問題應該也是我們共同的出發點。這樣界定我們的出發點也算是誠實面對知識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

會議的詳細經過我無法在這裡復原。我只是想提到賴教授對未來的希望。他説,他想把「共生」概念提高到和「自由」和「民主」同等重要的普遍價値。實際上,如Convivialist Manifesto那樣,西方世界也已經開始有人提倡相當於「共生」的思想。我們東亞藝文書院這學期也開設了一門系列講座,主題為「追問“共生”」。在這個課程中,我們並不單單是要稱頌「共生」的價値,我們更要注意關注在「共生」的呼籲背後存在的非共生、反共生的諸多現實。東亞藝文書院在東京大學和大金空調公司的合作框架下得以運營。因此,對我們來講,「共生」問題也有特別的現實意義。賴教授對全體與會者表示他的希望,即:大家可以各自扮演「共生思想運動」的火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也願意從東京參與到這一運動。

 

報告:石井剛(EAA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