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2.08.02

【报告】 第3回 艺文学研究会

2022年7月28日,“艺文学研究会”举行了第3次会议。 这次研究会的发言人是崎濱紗奈(EAA特任助教)和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她们的题目是“ 为了谁的‘艺文’——文学・农村・开发”。不同于之前,这次研究会尝试着从社会的角度探索什么是人文价值,寻找一种不拘泥于“无用论・有用论・无用之用论”的理解途径。发表的具体内容围绕日本的文豪・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年)及其同人提倡的“新村运动”而展开。

首先,崎濱氏介绍了新村运动的思想背景。在历史上,文学家・思想家发起的农村开发运动并不少见。稍往前追溯,有18~19世纪美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践。而20世纪前叶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也在各地开展。作为其中的一例,新村运动基于多元的思想资源,留下了独自的轨迹。其中,托尔斯泰的劳动观念、以及对非暴力的社会变革的追求影响甚深。新村运动始于1918年的宫崎县木城村。创始者们希望,无论是谁都可以在这个理想的共同体中真正像人一样生活。历经无数的赞美、冷笑和批判,新村运动的后继者们今天仍在实践。汪氏对新村运动的百年变迁做了简要的说明,并介绍了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有何影响。一方面,新村运动追求“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之结合”的理念鼓舞过很多中国革命者,其中甚至包括毛泽东。另一方面,在其影响下开展的社会实践屡屡受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国革命者转向了科学社会主义。

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文学・农村・开发三者关系的今昔变化、决定开发相关知识・经验的流通渠道的内外因素、保持村落可持续性的社会构造等话题。其中,新村运动与1920年代的日本“文化公寓”的比较、新村的共同体和僧团的类似之处、以及在共同体中“exit-voice”的联动关系等,为进一步的探讨提供了有趣的视点。新村运动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辗转的百年,为我们思考“艺文”的今天提供了参照点。

报告: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