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艺文学研究会第20次例会在东洋文化研究所举行。上原究一氏(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在会上作了题为“谁将吕布写成最强:古典文学中的角色与‘作者’们”的发表。
在现代日本的亚文化中,吕布被认为是人类史上最强的武将,更不用说是三国志了。然而,如果我们细看《三国演义》的通行本(毛宗岗本),吕布并没有被描绘成超越张飞和关羽的超群武将。另外,正史《三国志》也没有突出地描写吕布。竹内真彦氏和上永哲也氏指出,吉川英治《三国志》对吕布这些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上原氏在竹内氏和上永氏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吕布的印象的形成。
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在80年代为止的著名漫画作品中找不到像吉川英治所描绘的,即使同时面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吕布也绰绰有余的片段。这种描写出现在90年代后。另一方面,在80年代后半期大量出现的三国志游戏都将出场人物的武力和智力等能力值用数字表示,而吕布的武力通常被设定为最高值,超过张飞与关羽。其中也许有来自吉川英治的强烈影响,但我们可以推测,游戏中的这种处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90年代以后的亚文化中将吕布描写成最强。
追溯明代出版的《三国演义》各版本中毛宗岗本的源流,并聚焦于各版本中虎牢关的描写,我们可发现,属于二十四卷本系统的版本比其他系统有些许强调吕布对张飞的优越性。吉川英治直接参考的不是毛宗岗本而是江户时代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其底本属于二十四卷本系统。吉川一方面承袭《通俗三国志》中强调吕布的优越性的描写,一方面加入了自己的改编,进一步突出了吕布的力量。进一步说,《三国演义》“三战吕布”场面后没有张飞单人击败吕布的“单战吕布”场面,而元代和清代作品中出现了该场面。所以元代和清代的作品给人留下张飞比吕布强的印象,但《三国演义》给人留下吕布比张飞和关羽强的印象。到底是谁将吕布写成最强? 上原氏认为很难特定某一个人,如果追问,历代的修订者都参与了塑造吕布的这种形象。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不断更新,不断“成长”的。
在问答环节,与会者围绕着日本和中国的接受三国故事方式的不同、明末清初的人如何阅读戏剧和小说、江户时代的《三国演义》的流传和接受等问题进行了活跃的讨论。
报告者:黄霄龙(EAA特任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