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前一天参观北大校园和东京大学石井刚教授的讲座后,进行了东京大学中岛隆博教授的讲座和北大、东大学生组成的混合小组就两场讲座的发表。
本次讲座整体的主题是“文明及其批评者”,中岛的讲座正是以日本明治时期讨论“文明”问题的代表性思想家福泽谕吉和中江兆民为对象。
首先,中岛提问,“文明/civilization”对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来讲意味着什么。结合学生们的回答,进一步讨论了civic、civility、city的含义,用“文明”或者“开化”作为译词是否合适等问题。接着中岛抛出了一个激发思考的问题:“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并且手握决定权,你会怎么办?”学生们自发地从“文明”与“暴力,帝国主义”,“野蛮”,“宗教”等的关系方面深入展开了讨论。
于是中岛引入了福泽谕吉和中江兆民的时代背景,引导大家重新思考“文明”。他指出,在福泽和中江看来,当时明治政府实际上采用的近代化策略,比他们自身的“文明”观都要更加“宗教化”。迈向“文明”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宗教?围绕这个问题,在回顾日本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后,学生提出了“民主主义”与“文明”的关系提出了疑问。中岛通过和学生的反复问答,不断抛出关键的概念,最终归结到“19世纪的历史背景”,“东亚对文明的看法”,“对现在的意义”几个主题上,本次内容丰富的讲义到此结束。
午餐之后,学生们按照小组,用3小时准备晚上的发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有的组放弃了晚餐专注于发表。
晚餐之后开始正式的发表。虽然准备的时间很短,但甚至有小组制作了PPT,充分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一组就东亚面对欧洲侵略的对策问题,围绕中江兆民《三醉人经纶问答》进行了发表。主题是考察文明与战争的关系。教授们的评点中指出,在西方眼中中日都是“野蛮”的,但在日本的角度,中国和西洋也不够文明。这样看来,“野蛮”虽然是主观的概念,但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是否能找到新的联系?
第二组也通过中江兆民的《三醉人经纶问答》思考何为文明。三“醉人”之一的“豪杰君”主张国家主权,认为与西方国家接近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上的接近,在这一点上,从表面看他主张的是物质层面的国家富强,但实际上是受到达尔文、斯宾塞和马基雅维利等人思想上的影响。教授的评点中提出问题,在思考civilization的时候,它应该是一个普遍性的单一感念,还是应当被理解为复数个culture?
第三组则是围绕社会进化问题,基于中国的具体历史实际,参考中江兆民的进化论图式进行了发表。他们考察了“中体西用”思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问题。教授们就如何认识历史相对主义进行了提问。
第四组选择了石井老师介绍的章太炎《俱分进化论》,考差了章太炎的“启蒙”观。他们指出章太炎的文章中混杂着西方和东方,而他自己又主张“平等”。教授们追问了有关中文文本与日文译本的比较问题。
第五组对什么是“文明”这一终极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要注意文明是否会因时代变化而变化。思想家们从社会进化论和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了“文明”的终极目标。具体来讲,宗教和文明,二者是否冲突,就和文明的进程相关。福泽谕吉的时代二者是相互冲突的,现在则发生了变化。进而得出结论,在“文明”的话题中,宗教和科学是两大“黑洞”。教授在评点中指出,虽然当前宗教的影响在减弱,但在各国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另外宗教的核心部分是根植于人的道德感,但“文明”当中的核心内容似乎还没有共识。
所有发表结束后,各位教授进行了综合点评,并向所有同学赠送了EAA的手提包作为表彰。
从早上9点中岛老师的讲座开始,经过准备和发表,结束时已经超过晚上十点。第三天充实的的日程也落下帷幕。
报告:高原智史(EAA RA) 翻译:胡藤(EAA 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