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崎濱紗奈(EAA特任助教)、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
参加者: 郭驰洋(EAA特任研究员)、陈希(EAA特任研究员)
“开发与文学”的第2次和第3次研究会于2022年7月1日、25日举行。关于“开发”的讨论通常都来自社会科学的领域。而本研究会试图以一种人文的、特别是文学的方式来探讨其概念与实践的多面性。其目的在于,综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视野,探讨资本主义的扩张和现代化过程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
通过第一次研讨会上的讨论,我们暂定以 “气味,臭味”为线索,深入探讨这个主题。然而,要找到一部专门以“气味”为题,并且还与“开发”有关的文学作品并不容易。正如预期的那样,作品的选择是困难的。作为试验,第2和第3次研究会上,主持人崎濱紗奈(EAA特任助教)结合了自身的研究,选择了广津和郎的作品《彷徨的琉球人》以及池宫城积宝的《奥间巡査》这两部作品进行精读。
选择这两部作品,是因为它们象征性地描绘了 “冲绳”这一场域的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化进程。此外,广津是一位来自日本本州的作家,而池宫城积宝则来自冲绳。为感受两位作家所持视角的异同,以把握冲绳表象的错综复杂,我们连续地阅读了这两部作品。
正如富山一郎在《现代日本社会与冲绳人:成为“日本人”》中所论证的那样,来自冲绳的人作为雇佣劳动者被赶出了县外甚至国外,并在被贴上“贫穷”、“不卫生”和 “懒惰”等标签的过程中,完成了变为“冲绳人”的种族化过程。而这又反过来促使“冲绳人”更加急于“同化”为“日本人”,以隐藏这些标签。广津和池宫城试图用他们透彻的目光捕捉的,正是这种状况。
而至于“气味”,参与者(汪牧耘、郭驰洋和陈希)提出了一些主持人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有趣观点。例如,有人认为《彷徨的琉球人》中“煤油炉”的气味和《奥間巡査》中“猪”的气味是读解作品的线索之一。其中,“猪”应该是考察冲绳和现代的关键。我们将继续尝试从“气味”的角度出发,探索“现代/前现代”这一无法用简单二分法来认知的领域。
使用文本:
広津和郎、『さまよへる琉球人』、同時代社、1994年(初版:1926年)。
池宮城積宝、「奥間巡査」、岡本恵徳ほか編、『新装版 沖縄文学選』、勉誠出版、2015年(初版:1926年)。(*可在「青空文庫」中在线阅读)
富山一郎、『近代日本社会と沖縄人——「日本人」になるということ』、日本経済評論社、1990年。
报告:崎濱紗奈(EAA特任助教)
翻译: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