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4.03.27

【报告】第18回 艺文学研究会

2024年3月25日,我们在东洋文化研究所举办了第18次的艺文学研究会。小川隆先生(驹泽大学)做了题为“茶与禅:面对自我,往交他人”的演讲。

从江户时代的《南方录》开始,禅心与茶道的关系以各种形式被提及。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总是不证自明的。例如,沿着“一休→珠光→绍鸥→利休”的系谱形成了“茶禅一味”的“茶之汤”这一说法曾流布一时,但现在这已经被证明是后世虚构。

小川氏在演讲中重新梳理了禅宗和茶道的系谱及其意义。具体而言,他从⑴“传灯”的系谱,⑵“清规”,⑶“问答”和“语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禅”一词源自梵文“dhyana”,意为冥想,表示代代传承佛心,主张“以心传心”、“不传教外”。自宋代以来,禅宗传入日本,围绕其解释和实践的谱系相继展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禅宗的每一个行住坐卧中都被认为有法存在。正如“神通并妙用 運水及搬柴”(『碧巌録』42 本則評唱)所表达,禅宗的修行不离于生活,了悟的道贯穿了日常的方方面面。,茶道的理念也许就萌发于这样的禅的理解。

讨论中,参加者谈到了茶道与其他宗教的关系、规范与自由的矛盾以及与他者的关系等主题。儒家认为,通过理解先贤的行为并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是入门的第一步,自然而然地行动而不逾矩是这之后的境界。相比之下,禅宗的含义和所认为的良好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修行之道,游弋于悟道自由和规范/因果关系之间。此外,悟道并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悟道者需要将这一道路传于他人——正如小川先生所指出的,“面对自我,往交他人”本是禅宗的基础。期待明年的艺文学研究会继承这些由禅宗和茶道引发的讨论,成为滋养更多样的发现的场所。

 

 

报告人: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