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2.07.07

【报告】 第2回 艺文学研究会

 2022年6月30日,“艺文学研究会”举行了第2次会议(关于本研究会的主旨以及第一次会议的内容,请参照此处)。 本次研究会的发言人是田中有纪氏(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她的题目是“中国的音乐与山水的哲学”。

在田中发表之前,嘉宾高欲生女士(日本古琴振兴会)为我们演奏了本次研究会的曲目,「渔樵问答」。演奏家专业的表演令人心驰神往。在此之后,田中氏介绍了这首作品的背景和起源。

 

高欲生老师的演奏

答」描绘了渔人和樵夫相互对话的场景,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老乐曲,其乐谱的种类也很多。这次,我们听到的是古琴独奏,但实际上这首曲子还有歌词(据田中氏说,现存的歌词大致可分为3种形式)。 然而,即使有歌词也未必与音节相对应。古人在作词之时,可能并没有十分期待这些词被用于咏唱。

关于作品的诸多解释,田中氏参考了邵雍(北宋时期,1011-1077年)的「渔樵问对」。邵雍有很多的身份,包括了儒学者・易学者(先天易学)和诗人等。围绕“观物”(以物观物),邵雍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渔樵问对」 中反映了邵雍的这一思想,而答」问对也通常被认为具有某种关联。除了「渔樵问对」,“观物”思想在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中也得到了丰富地呈现。田中氏援引了三浦国雄氏的评价,即邵雍“通过排列文字这一‘物’,构筑了一座观念的城池”(三浦國雄「伊川撃壤集の世界」『東方學報』471974年、p127)。田中氏还诠释了邵雍诗作的特点,即依由着他想要充分地表现世界的意欲,语言犹如不受思维支配般地,不断从自己的内部流溢出来。

在讨论的环节,大家谈及了各种话题,包括近年来中国的古琴热,儒家思想与音乐・乐器的关系,以及「渔樵问答」在中国和日本的反响差异。通过「渔樵问答」这一作品,我们理解到,也许“艺”(Arts)本身就是一种本源性的欲念和探究,即希求通过作品来表达世界本来面目。

※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也被展出。

◯渔樵图屏风(堀川敬周(大约于1789~1858年)所作,高冈市立博物馆收藏,文化遗产在线:https://bunka.nii.ac.jp/heritages/detail/568672)

渔樵问答图(富冈铁斋(1836~1924年)所作,京都市京瓷美术馆收藏:https://kyotocity-kyocera.museum/100_selections/009)

报告:崎濱紗奈(EAA特任助教)
翻译:汪牧耘(EAA特任研究员)